“王大夫,你時候門診?上次聽了你講的,我放下了焦慮,堅持用藥,感覺好多了。還想找你看看。”3月7日,聊城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沖收到患者發來的微信,因為上次找他治療效果不錯,患者還想繼續找他復診。
作為皮膚科醫師,王沖靠專業贏得患者信賴。但這不僅僅他唯一的優點,這位看上去身材高大、走路帶風的皮膚科醫師,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,他深知患者皮膚疾病帶給人的心理壓力和煩惱遠大于身體上的痛苦,醫生的共情和傾聽能讓患者感到自己被接納,有利于病情康復。因此,王沖堅持著多說一些,讓患者更加了解疾病,放下對疾病的緊張和恐懼,地減輕疾病對正常生活的影響。
火眼金睛,發現可疑病灶
在皮膚科領域里,有一種令人“聞風喪膽”的皮膚惡性腫瘤--惡性黑色素瘤,這種病在早期只是一個黑痣,容易被忽略。往往在不經意間、常年累月的摩擦、刺激后會發生惡變,發展成為惡性黑素瘤,而且這個病容易發生轉移,危及生命。因此,需要早發現、早治療。
2年前,有位惡性黑色素瘤的中年男性患者給王醫生留下深刻印象。通常情況下,長在手掌、腳等易摩擦部位的痣易發生癌變,而這位患者的痣位置比較特殊——頭皮上。20年來,患者總是有意無意的去摳、抓這個痣。就這樣,在反復刺激下,這個痣越變越大,并且經常自行破潰、難以愈合。這時患者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,于是找到王沖醫生。接診后,王沖醫生初步判斷這個痣很有可能已經發展成為惡性黑色素瘤,于是通過切除部分病灶,再進行病理分析后證實了這一診斷;颊吆罄m接受了病灶的擴大切除。盡管如此,腫瘤細胞已經轉移至肺部,患者預后比較差。這件事對王沖的影響很大,讓他意識到醫學科普的重要性。在之后的工作中,他一方面細心觀察每一位患者身上的黑痣,發現可疑的建議及時切除,另一方面王沖醫生還開通了個人抖音號和快手號,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科普宣教,告誡患者,皮膚有問題,要及時來院治療,以防止更加嚴重的情況發生。
戳破“美夢”,毫不猶豫
“我怎么就沒想到來醫院看看呢?看了個廣告說能點痣能不留疤,我怎么就相信了?去年的一天,患者張琳(化名)來到了王沖醫生門診,愁容滿面。原來,之前她輕信了某美容院激光點痣不留痕的廣告,一陣操作過后,面部的痣雖然消失了,但留下的疤痕比較明顯,看上去非常突兀,影響美觀。
目前,醫美之風越刮越盛,但美容機構魚龍混雜,技術水平良莠不齊,夸大療效、虛假宣傳屢見不鮮,為愛美人士帶來潛在的危險。在門診,經常能會遇到有的患者因為不恰當的治療導致皮膚屏障被破壞,還有的患者對于美容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和不切實際的要求。“有的機構過度宣傳,讓女性充滿了容貌焦慮,對醫美效果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值,覺得必須得做點啥才能對得起自己,但‘做點啥’又做不對。”王沖醫生對此感到惋惜又無奈,他把“恨鐵不成鋼”的心情轉化為開展宣教的動力。為讓患者正確認識醫美的作用,他常常直言不諱,戳破醫美機構為患者營造的“肥皂泡”式的美夢,“有些患者期待醫美能使自己的面部狀態返老還童,但實際上醫美只能做到駐顏。”王沖醫生常提醒患者,面對機構的宣傳要冷靜,愛美更理智。
因為常常給患者對醫美作用的期待“潑冷水”,有的患者把內心的失落直接表露在了臉上。不過,王沖說自己會堅持下去,因為有些皮膚問題一旦形成,就只有靠時間來修復。
傾聽與共情中,獲得信任
皮膚科醫師忙嗎?王沖醫生的答案是“忙”。作為醫學博士,王沖醫生承擔著科研、行政、教學任務,他還開設了快手、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分享醫學科普知識。這些事情填滿了他的時間,但他最喜歡也最看重的還是跟患者在一起,因為他堅信“患者是最好的老師”,而這些“老師”為帶來的不僅是醫術的精進,更讓他學會了如何溝通。
“有些性病患者,對于難言之隱,難以啟齒,我們就會和風細雨,潤物無聲地與患者溝通、交流,讓他們既能放下思想包袱,暢訴病史,也不感到隱私被侵犯。”在反復交流中,很多患者對王沖醫生產生了信任之情,會主動跟他分享家庭瑣事,但王沖醫生從不嫌煩。在他看來,這種傾訴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,幫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,能促進患者堅持規律檢查和治療,有利于促進疾病的康復。
還有些白癜風患者是孩子,雖然兒童面部白癜風治愈率達到100%,而且不影響生長發育,但焦慮的家長總是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才讓孩子得病,也會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會傷害孩子。王沖醫生十分理解家長的想法,每次都是認真回答家長提出的問題。“每個患者情況都不一樣,哪怕疾病再相似,也都需要醫師認真對待。”也正是因為這份認真和堅持,讓王沖醫生在2021年榮獲山東省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頒發的“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皮膚科醫師”榮譽。